安徽淮北临涣化工园区简介
一、园区简介
安徽淮北临涣化工园区前身为临涣工业园,2005年开始筹建,煤焦化项目被省政府列为“振兴皖北经济的1号工程”;2010年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2012年3月经国家工信部批准为“煤-焦-化-电-材循环经济示范园区”;2013年12月,省政府将临涣工业园批准为省级化工园区;2016年作为安徽省特别政策区给予支持;2015、2017、2019、2023、2024年,五年被中石化联合会评为“中国化工潜力园区10强”。2020年5月获批“安徽省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重大新兴产业基地”。2021年,成为安徽省人民政府首批认定的化工园区之一;同年6月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列为“十四五”期间全国重点培育的具有一流竞争力的 70 家重点化工园区之一;2022年,被农业农村部等八部委列为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重点发展重点园区之一。
二、园区配套
1.交通便利
淮北市地处安徽省北部,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中心,连霍、京台、盐洛、济祁四条高速公路纵横交汇、环城四方,3-4小时可通达南京、合肥、济南、郑州,距离连云港出海口约250公里。高铁直达市中心,2小时到达南京、合肥,4小时内到达北京、上海、杭州,距离徐州观音机场约80公里。
园区东临京台高速,西临济祁高速,北靠连霍、泗许高速,省道公路202、203、305等,青芦煤矿铁路专用线横穿园区,与京沪线、陇海线相连,危化品铁运直通国铁。水路方面正在建设中的浍河航运工程,建成后可通行千吨级货轮,经淮河、洪泽湖直达出海口。是皖北地区唯一可满足企业陆运、铁运、水运综合运输需求的化工园区。
2.配套设施
(1)工业用水:临涣水务有限公司工业供水能力23万吨/天;
(2)污水处理:淮北鑫远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一期3万吨/天,设计总处理规模9万吨/天;
(3)浓盐水处理:淮北晶诺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运营处理,处理规模8000m3/天;
(4)供电:已建成2座220KV变电站、4座110KV、变电站,保障双电源;2019年获批国家第四批增量配电试点,由淮北正泰电力建设运营新增配电项目,目前已投入运营。
(5)蒸汽:中利发电股份有限公司热电联产,淮北泓泰热力公司负责蒸汽运营,供应蒸汽为280℃,1.5MPa,供汽能力为300吨/小时,后期可根据企业需求扩大供应量。
(6)天然气:华润燃气有限公司建设,一期供气能力约15万m3/天;
(7)工业气体:上海宝钢气体1.6万Nm3/h空分、美国AP公司5.6万Nm3/h空分为园区提供工业气体支持,盈德气体12万Nm3/h空分项目正在建设;
(8)综合管廊:集中输送蒸汽、企业废水、中水、工业气体、化学物料等,委托上海化工园区综合管廊公司协助运营管理;
(9)固/危废处理:由法国苏伊士集团和安徽相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资建设,法国威立雅集团运营,一期焚烧处置规模3万吨/年,安全填埋场规模3万吨/年,二期安全填埋3万吨/年;
(10)危化品物流中心:由相润集团投资建设;
(11)智慧园区系统:参照国内先进化工园区成熟、领先的智慧园区系统。积极打造集安全应急、绿色环保、产业运行、公用工程、管理服务、责任关怀为一体的智慧园区。
(12)铁路专用线:淮北矿业集团建设运营,具备危化品运输资质,可运输甲醇、焦炭、煤炭等。
(13)港口码头:由安徽省港航建投集团、淮北矿业集团等投资建设,一期建设年吞吐量540万吨,可通行1000吨级货轮。港口距离园区约6公里。
3.平台公司支撑
(1)公用工程建设运营:安徽相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园区内污水处理厂、水资源分质结晶项目、管廊项目、危化品物流园、科创加速器等项目的建设运营;参与园区供水、供电、供气并与皖能集团开展综合能源管理合作等,以市场化方式降低要素服务价格,赋利企业。
(2)科研创新:以安徽相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实施主体开展科技创新合作,建设科创加速器(标准化厂房),为高校和科研机构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小试中试、工业示范到产业应用提供全流程平台和资金支持,孵化现代化工产业项目。
(3)产业投资:以安徽相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平台,与省担保集团、券商、基金、保险、信托等机构建立联系,与社会资本合作成立产业发展基金、产业导入基金等,服务于园区产业发展,重点投向科技含量高、盈利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优质项目。
(4)置业服务:充分发挥安徽相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资源优势,围绕园区企业,着力打造商业、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增加住房供给,如开展村庄搬迁工作,建设公租房、安置房、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工业邻里中心);提升园区的安全、环保、绿色发展水平,设立综合服务中心、展示中心,优化绿色管养、物业维保等园区管理服务,综合体现“服务随行、专业受理、有求必应、人性关怀”的高水平园区形象。
三、产业发展情况
园区规划面积20.4平方公里,已建成7.35平方公里,2005年以来,依托淮北矿业集团、淮海实业集团等省属企业,园区基础化工原料、功能助剂、药物中间体、化工新材料等产业集群效应初显。2023年园区实现总产值209亿元,已入驻企业62家,规模以上企业32家,大型国企2家、上市公司5家、外资企业5家,包括中旗股份、英科医疗、金浦集团为代表的优质上市企业和来自德国、美国、法国、挪威的外资龙头化工项目。
四、主要发展方向
新能源材料:锂电池材料、钠离子电池材料、隔膜、电解液、电池添加剂、电池回收等。
功能助剂:阻燃剂、催化剂、涂料助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润滑油添加剂、乳化剂、橡塑助剂等。
高端药物中间体:原料药、CDMO、制剂、维生素、抗生素等。
电子化学品:湿电子化学品、光敏剂、光刻胶溶剂、电子特气、光刻胶单体等。
化工新材料:碳纤维及复合材料、高分子功能膜材料、光电新材料、绿色环保木塑新材料、改性塑料、环保高性能再生塑料、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特种工程塑料等。
园区围绕新能源材料、功能助剂、高端药物中间体、电子化学品、化工新材料五条产业主线,积极探索多种合作方式。着力招引一批投资体量大、技术水平高、产业牵引性强的优质化工项目,力争“十四五”末营收突破500亿元,力争成为全国最安全的化工园区、全省经济体量最大的化工园区、 全市改革创新示范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