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子酒
口子酒历史悠久,味道甘美,名满天下,有“名驰冀北三千里,味占江南第一家”之说,更有“隔壁千家醉,开坛十里香”的美誉。
《诗经•商颂》中记载:“既载清酤,赉我思成。”殷商时期,这里不但有酒,而且有以酒祭祖的习俗。据传,春秋战国时期,宋国迁都相山脚下的相城,就开始大量酿酒。宋昭公与鲁、卫、陈等诸侯在相城会盟:“歃血饮酒,会盟于渠”,所饮之酒就是淮北本土酿造。战国末期的韩非子有《宋人酤酒》一文,记载说:“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卖酒者热情周到,酒旗招展, 酒香四溢,一派繁荣的商业景象。汉政府设立专门的酒市推动酒的买卖,并征收酒税。据古碑记载:“汉建成二十年设沛国于相,颁布‘酒榷’,在濉溪口、柳子实行酒类专卖,专设税官,征收盐酒税。”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刘伶,都生于濉溪临涣古镇,二人都酷爱饮酒,常喝得酩酊大醉。刘伶有《酒德颂》:“捧罂承糟,衔杯醪, 奋鬓箕踞,枕曲借糟,无忧无虑,其乐陶陶”,将饮酒视为人生乐事。唐宋时代,淮北地区农业发达,酿酒业也十分兴盛。白居易青年时期居住在符离,经常泛舟濉水,游寺登山,留下了“濉水清怜红鲤肥,相扶醉踏落花归”的美妙诗句。苏轼在《南乡子•宿州上元》词中说:“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东归老客,迟留,白酒无声滑泻油。”表达对濉溪口所产美酒的赞美。南宋到元代,我国传统的酿酒工艺有了大的改变,蒸馏酒(烧酒,也叫白酒)技术慢慢成熟,相濉地区成为著名的白酒生产区。宋元王朝曾在渠沟、濉溪口、柳子设立酒监负责征收酒税。明万历年间,这一带的酿酒作坊已有10余家,濉溪美酒的名声大噪,翰林戴国士的“橘徕疑楚泽,沽酒读离骚”,相山隐士任柔节的“隔壁千家醉,开坛十里香”,都写下了对濉溪美酒的赞美。一些文人墨客、达官富商也被濉溪美酒吸引,写下美妙诗句:“名弛冀北三千里,味占江南第一家”“能添壮士英雄胆,善助诗人锦绣长”。清嘉庆年间,酒坊已增加到30余家,所产的濉溪大曲经过水陆两运销往南北各地。到清末民初,迅速发展到72家。随着津浦铁路开通,濉溪口的白酒大量外销,酿酒工艺也有了显著提升,酒的质量也空前提高。本地有民谣:“团城七十二,居中尽得法。千瓮皆上品,甘美泉水佳。”当时,濉溪口的白酒生产与销售已经具有相当大的规模,从业的酿酒技师近千名,白酒发酵池600余条,年产量达300多万斤,著名的酒坊有“周协聚”“允成”“福泉”“广益”“南豫泰”“小同聚”等。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年产能平均达到500多万斤,产品闻名全国,还远销东南亚各国。1931年、1934年,两次被评为全国甲级名酒优等。
1949年5月18日,人民政府在赎买私人酿酒作坊“小同聚”的基础上,创立了国营濉溪人民酒厂,酒厂隶属于安徽省轻工业厅。1953年,国营濉溪人民酒厂在老濉河东岸,濉溪县城东关原“祥兴泰”“协源公”“协顺”“协昌”等酒坊基础上,征地150多亩,进行搬迁扩建。
1958年,酒厂成立了酿酒技术攻关组,在房艺赋的带领下,前往贵州茅台、四川泸州老窖等名酒厂学习经验,结合濉溪大曲的传统酿造方法, 取长补短,对原料和设备进行科学调配,成功研制出优质曲酒,取名“口子酒”。1959年,口子酒作为重大科技攻关成果送到北京,成为国宴用酒。1964年,酒厂管理权限下放,交由淮北市管理,酒厂更名为淮北市濉溪酒厂。
1997年,安徽口子集团公司成立,合并了在此前发展中一分为二的淮北市口子酒厂和濉溪县口子酒厂。2002年12月,安徽口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拥有口子窖、老口子、口子坊、口子酒等系列产品,口子窖酒是兼香型白酒的杰出代表。
口子酒之所以驰名天下,与独特的地理要素、独有的酿酒工艺、优质的原料等密切相关。口子酒的产地濉溪,地处北纬33度的濉河与溪水的交汇处。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物产丰富,河湖遍布,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优越自然条件,良好的地理环境,不仅盛产各类酿酒所需的粮食作物,还为制曲、发酵、酿酒的各种微生物菌群的生长和繁殖创造了良好条件。口子酒生产所用古井水, 水质优异,有“清泉先含三分味,掘土三尺可闻香”之名,水体清澈纯净、硬度适中,最适宜酿酒。
口子窖酒的酿造技艺是在吸取了濉溪古秘酿工艺“大蒸大回”的精华基础上,研制形成的一套独特的制酒工艺,分为制曲、发酵、分级贮存三个主要阶段,整个生产工艺有30多道工序。以当地产小麦、大麦、豌豆、高粱为主要原料,以濉溪“菊花红心曲”(又称枕头伏曲)、高温曲为糖化、发酵、生香剂,利用口子百年窖池酿造,精心酒体设计而成。口子窖酒酿造采用多种优秀工艺之精华,所酿之酒清澈透明(或微黄),芳香幽雅、醇厚绵净、香味协调、酒体细腻丰满,空杯留香,是一种风味独特的兼香型白酒。2012年11月,在首届中国(黄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上获得银奖。
1959年,口子酒被列为国宴用酒之一,并被周恩来总理作为礼品赠送也门国王;1991年,获北京第二届国际博览会金奖;1992年,获巴黎国际名优酒展评会特别金奖和曼谷国际名酒博览会金奖;1999年,荣获“安徽省十大重点名牌产品”称号;2002年,成为国家原产地保护产品;2003年,口子窖酒通过中国白酒标准化委员会认定为“兼香”型白酒,开创了中国白酒新香型;2005年,“口子”商标被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荣膺“中国白酒经济效益十佳企业”;2006年,被认定为国家首批“中华老字号”;2008年,口子酒窖遗址被评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2010年,“口子窖酒酿造工艺”入选安徽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的口子酒,“浓香则折其锋锐,酱香则发其蕴藉,清香则取其从容”,兼三香,具五味,成为中国兼香型白酒的佼佼者。口子酒在安徽、江苏、河南、河北、山东、辽宁、北京等地区有较高的知名度,并保持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东北和西北市场的拓展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