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10月17日报道 石质山造林披绿装

浏览次数: 作者:安徽日报记者 吴永生 信息来源:淮北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4-11-05 08:12 字号:

近日,记者来到淮北市烈山区泉山公园进行采访,满目的绿化树苗,有槐树、无花果树、红叶李树。山脚下,几名村民正忙着对树木、草坪进行浇灌。

“山上全是石头,土层少,我们一直认为这里无法植树造林。”家住烈山区烈山镇土型社区的朱学超停下手中的活,向记者介绍,“通过开槽回填、设置人工湿地,在这片曾经的不毛之地种下了成片树苗,树苗不仅成活了,而且长势良好。”

淮北市烈山区泉山由于早年过度开采,形成宕口面较多,曾经满目疮痍。2020年7月起,当地采用“生态修复+文旅+公园景观”开发式治理模式进行修复,如今已建成一座综合型城市公园,成为群众休闲健身的新去处。

近年来,淮北市将石质山绿化打造成为一个多类型、多层次、多功能的“城市森林”,实现石质山场由“荒山”变“青山”,再由“青山”变成“生态山、碳汇山、金山银山”的二次嬗变。

在完成20万亩石质荒山初始绿化的基础上,淮北市大力推动泉山采石宕口生态修复,实施烈山、卧牛山修复及景观建设,三五山山体修复整治,花鼓山、化家湖周边山体治理与修复等生态修复工程,优选侧柏、刺槐、泡桐等乡土树种,通过一系列生态修复手段,成功修复赵集破损山体等采石宕口26处,建成天街景区、影视基地,累计提升采石宕口生态修复面积70余公顷。

淮北市科学编制《淮北市国土绿化二次上山行动规划暨绿水青山2.0版(2023—2028年)》,按照“拾遗补阙、彩化美化、提质增效”十二字原则,实施“每年5万株黄栌”计划,提升石质山植被景观层次,营造“沉浸式”四季景观。淮北市还投资近500万元实施相山国家森林公园林相改造工程,采取春季造林、雨季造林等综合造林方式,栽植侧柏、黄栌、连翘等乔灌木近10万株。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