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县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链优化营商环境
濉溪县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创新招商工作机制,树牢“暖商、惠商、安商”服务理念,优化企业从初创到壮大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助力市场主体发展壮大、行稳致远。2024年前三季度,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1.9亿元,同比增长5.9%。
统筹联动“招商”,让企业引得来。人员联合。树立“以招商论英雄”鲜明导向,将全年招商引资任务细化分解到66个部门单位,组建11个产业招商团以及3个驻外招商组,针对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建立县级领导包保跟进机制,构建全员抓招商格局。信息联审。聚焦新能源及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构建目标企业库,实施重大招商项目联审评审机制。截至目前,全县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9个、超额完成16个,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1个、超额完成13个。政企联通。探索“政府+商协会”联合招商模式,依托商协会搭建产业发展交流平台,织牢织密招商网络,促进优质项目落地。今年以来,邀请客商来濉考察53次,洽谈重点招商引资项目50个,拟投资48亿元。飞地联建。充分利用长三角地区人才优势,创新“飞地引才、异地孵化、本地产业化”模式,建立南京·濉溪飞地孵化器及科创中心,与南京生命树智能科技等6家企业完成签约,吸引硕士以上优秀人才5名,实现人才共用、成果共享。
纾困解难“暖商”,让企业留得住。现场办。定期开展“优环境、促发展”现场办公活动,组建营商环境工作专班18个,聚焦企业关注的项目土地、融资、用工等要素难题,现场解答疑问和解决诉求。下沉办。组建“快办志愿服务队”,抽调县发改、财政、市场等部门业务骨干、模范党员98人,针对企业注册登记、经营许可、诉求受理等问题,开展为企上门服务。闭环办。建立“收集问题、跟踪督办、及时反馈、回访评价”全程跟踪、闭环工作机制,列出任务、措施、时限、责任“四张清单”,定期开展“回头看”行动,推动企业诉求高效解决。截至目前,累计办结营商环境问题967个,解决用地指标1123.3亩,发放贷款4.73亿元,输送专业技术工人1763名。
优化载体“惠商”,让企业办得好。“以茶会友”打造平台。搭建“棒棒茶”政企对接服务平台,召开“棒棒茶会”8期,邀请企业80家,梳理筛选上下游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和关键环节企业,提高企业间产品关联度和协同配套度,拓宽销售渠道,实现互惠共赢发展。“网上超市”政策直达。整合政策、资金、平台等资源,建立惠企政策“网上超市”,采取公共政策统一发布、兑现渠道统一明确、问题反映统一受理方式,让惠企政策“在线直达”。“网上超市”运行后,累计上线政策85条,兑付资金1.83亿元。“链上联盟”集聚发展。针对铝基企业分散、资源整合不高、凝聚力不强等问题,整合铝基企业20余家,建立非公党建联盟,以组织联建、理论联学、资源联享、轮值书记联动等方式,推动企业集聚发展。截至目前,累计解决链上企业立项、研发等难题20余件,引进和培育项目60余个。
多维监管“安商”,让企业行得稳。码上监督。推进“濉溪营商‘码’上监督”平台建设,将公安、市场等24家行政执法单位、1193名行政执法人员纳入监督平台,通过大数据对行政执法工作实时监督,形成“红橙黄绿”四色智能预警,有效减少执法乱象。平台运行以来,累计涉企检查1282次,企业满意度100%。柔性监管。探索柔性监管新方式,在交通管理、寄递物流、民宿等新业态新领域推行轻微违法行为“首违不罚”改革,减轻企业经营压力,打造更加包容审慎监管执法环境。2024年办理涉企轻微违法免罚案件319件,为企节约资金67.8万元。司法护航。建立涉企案件“防侦破追”一体化工作机制,围绕源头防范、案件侦办、追赃挽损等方面,提供“一体化、全链条”跟进服务。截至目前,破获重特大经济案件19起,涉案金额2.1亿元,开展集中执行行动48次,执结涉企案件575件,挽回损失1.1亿元。